大棚泥鰍是反季節養殖,一般在元旦至春節上市,有較高的收益。建立一個100-150平米的水泥池,進水口和排水口要裝上防逃網。放養前需要消毒,之后往池子里加水,把泥鰍放入其中,每立方米放養25千克左右。日常投喂多選用甲殼類和昆蟲,也可以喂藻類和米糠。
1、魚池建造:在大棚里開挖一個魚池,池的深度為兩米,池底和池壁一定要夯實,在底層鋪上一層三十厘米厚的肥泥,池邊的四周需要鋪上一層塑料薄膜,還需要在池子的兩邊設有進水口和排水口,進水口的高度一定要高于池水面,排水口最好是設在池底,在進水口和排水口需要安裝尼龍網防止雜物的進入和泥鰍的逃走。在排水口的池底要挖長為兩米、寬為零點五米、深為零點三米的魚溝,方便捕獲泥鰍和用來避暑。魚池在建成完以后需要進十厘米的水,每畝魚池需要用八十公斤至一百公斤的生石灰化全池然后潑灑對池底進行消毒。大概十天以后,進五十里面的水,然后需要每畝魚池施加兩公斤的尿素用來培養肥水質,三天以后還需要追施一次尿素,等到池邊可以看見大量褐色的硅藻,淡水的顏色呈現黃褐色的時候,透明度為三十厘米左右,就可以進行放泥鰍苗了。
2、魚苗放養:泥鰍的魚苗必須是沒有病害沒有損傷的、體質健壯的、游動活潑的。在放養泥鰍之前一定要進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用含有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四的食鹽水進行浸洗十分鐘的時間,密度最后是每平方米的水體可以放養二至三斤左右的泥鰍苗。隨著放養量的不斷增加,魚的體重不斷的變化,水池的水可以加深至零點七米。
3、投喂餌料:在放養泥鰍魚苗半個左右的時間,泥鰍主要是食用天然的餌料,可以適當的補喂一些魚粉、豆餅以及餌料,投喂的量可以占體重的百分之二,等到六月中上旬的時候泥鰍長到五厘米的時候,可以喂一些鯉魚和飼料相配合,在六月份的日投量可以占體重的百分之五,七至八月份的時候為百分之十,九月份為百分之五,早中晚可以各投喂一次。在投喂的時候需要把餌料投放在食臺的附近。
4、水質的調節:在養殖泥鰍的時候水質的顏色最好是黃綠色的,透明度可以維持在二十厘米至二十五厘米之間,PH值在七點五左右,氧度最好是在兩毫克每升以上。七月份至八月份水的深度最好是在八十厘米以上,當發現水的顏色過濃的時候要及時的換水,一般十天左右的時間就可以換一次水,每次需要換水三十厘米,在高溫的季節可以在水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比如一些水花生、水葫蘆等等,還需要在池塘的上面搭蓋蔭棚進行遮涼。
5、大棚管理:養殖泥鰍的大棚在冬季以及早春的晴天上午十點至下午的三點可以把塑料棚上覆蓋的稻草拿掉,其余時間再把稻草蓋在棚上保溫,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來遮陽,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蓋上,晚上把稻草席蓋在薄膜上。
6、防病捕獲:養殖泥鰍盡量要做到沒有病要早防、有病要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潑灑,可以改善水質和預防魚病的發生,同時要及時清除鰍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敵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溫降至十攝氏度至十五攝氏度的時候,泥鰍的攝食量就會減少,就可以進行捕撈,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進行人工下池的方法進行捕捉。
溫室大棚怎么養泥鰍?
1、溫室大棚內養殖泥鰍要求的技術較高,如調水技術、防病技術。但是其產量效益也是相當可觀的,是生產技術變為生產力的體現是我們養殖生產發展的方向。
2、溫室大棚內的進排水設施要齊全、水源充足、東西走向、長方形、背風向陽、平均水深為1.8m,池壁光滑、無粗面、池底為土質,溫室四周鋪設增氧設施。
3、苗種放養前15天用60kg/畝生石灰對溫室大棚進行消毒,消毒后進水。放苗前進行篩選,同規格的泥鰍放在同一池塘中,要求魚種無病無傷,游動活潑,體質健壯,且用10mg/L的漂白粉消毒后下塘。
4、人工配合的浮性餌料為主,飼料的主要成分有:魚粉、豆粕、麥麩、玉米、粘合劑、飼料添加劑等,蛋白質含量為32%。天然水生浮游動物餌料為輔,主要種類有輪蟲、甲殼蟲、枝角類、橈足類。
5、溫室大棚內的池塘定時充氧,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定期監測水質,透明度保持在25cm以上。高溫季節每隔15天使用生物制劑“益久”(由酵母菌、光合細菌等8種有益微生物組成)一次,濃度為10mg/L。
6、放養密度可適當減小,減小到180尾/m2,增加出池規格,可提高出售價格,間接提高經濟效益。
大棚養殖泥鰍注意事項有哪些?
1、大棚養殖泥鰍對于養殖技術的要求比較高,養殖戶應掌握比較好的調水技術和防病技術。
2、采用大棚養殖泥鰍,大棚內的池塘應定時充氧,保證池水的溶氧量在5mg/L以上,并且定期要監測水質,池水的透明度也應該操持在25cm以上。
3、大棚養殖泥鰍可適當的減少泥鰍的放養密度,這樣可以增加泥鰍出池的規格,提高出售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