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的養殖模式較多,有池塘養殖模式、水泥池養殖模式、網箱養殖模式和稻田養殖模式等。
一,池塘養鰍模式
池塘養鰍模式是在池中專門養殖泥鰍不套養任何魚類。常用于養殖泥鰍的池塘可利用魚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溝等均可。一般要求東、西較長,南、北寬20-30米,面積3-5畝,池深0.8-1.2米,水深0.5-0.6米。池梗路面平整、坡度一致,做好圍網防逃,培好水質,移栽少量的浮水植物。每畝投放“農科10號”幼苗400-500斤,飼養90-120天畝產成品鰍可達3000斤以上,是目前
泥鰍養殖行業中主要的一種高效養殖模式。
二,水泥池養殖泥鰍模式
水泥池養殖泥鰍模式具有飼養管理方便,養殖設備經久耐用,捕撈容易,水溫好調控等優勢。一般每個池的面積在80-100平方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鋪15-20公分肥泥,投苗養殖前必須對水泥池進行脫堿、消毒、肥水。一般每平方投放“農科10號”幼苗2斤,飼養90-120天可產成品鰍14斤以上,是發展工廠集約化養殖的高效新模式。
三,箱養殖泥鰍模式
養殖地點應選擇避風向陽的湖泊、水庫邊淺水處或活水池塘內,水質良好,且無工業污染,網箱的規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積為1—2m2,大的為20---40m2,一般以10--20m2為宜。網底需落入池底,網底鋪8-10公分的肥泥,網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鰍跳逃。在水體餌料充足、水質良好的情況下,每平方米投放“農科10號”幼苗1.5市斤,飼養90-120天,每平方米可產成品泥鰍10斤以上,是養殖泥鰍又一高效模式。箱體由聚乙烯機織網片做成,網目0.5—1.0cm,網高視養殖水體而定,但網箱上半部須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鰍逃逸,箱底要著泥,底層鋪上20cm厚的糞肥、泥土,最上層為泥土。網箱鰍種放養量應依水體條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則少放。網箱養殖泥鰍以人工投餌為主,應在網箱內設置一個2m2的食臺,食臺距池底20—25cm,投喂時將餌料投在食臺上。人工投餌可投喂糠麩、蠶蛹、蚯蚓做成的團狀飼料或人工配合硬顆粒飼料。人工配合飼料中動物蛋白應占50%以上。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平時要勤刷洗網衣,保持網箱內外水體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夠的餌料生物進入箱內,同時要經常檢查網衣,如有漏洞立即補好。
四,稻田養泥鰍方式
稻田養泥鰍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餌料和雜草,有效的減少了餌料的投喂,降低養殖成本的一種養鰍模式。稻田養泥鰍能促進水稻增產,但要求種植水稻的品種抗肥能力強,穗桿硬,不易歪倒。稻田養鰍需沿田埂內側四周開挖寬1-1.5米,深0.3-0.5米的集鰍溝,便于捕撈。開挖集鰍溝的土用于加高加寬田埂,控制水位。每畝投放“農科10號”幼苗180-200斤,每畝可產成品鰍1400斤左右,是一種具有發展前景的養殖模式。
五,泥鰍的養殖效益
泥鰍飼養的主要成本是飼料和種苗,現在以一畝池塘養殖為例:1畝投放1000斤,每斤200尾鰍苗,經過5個月的喂養,可長成20尾至30尾每市斤的商品泥鰍,那么20尾的就相當增重了15倍,30尾的就相當增重了6.6倍,成活率按85%計算,可出商品鰍5610斤至8500斤。
1,總收入
按最低5610斤商品鰍計算即:5610斤×12元/斤(市場售價)=67320元。
池塘年租金
400元/畝。
飼料成本
5月×1000元=5000元(飼養5個月,每月喂1000元)。
2,購種成本
1000斤×26元/斤=26000元。
人工工資(按5個月計算)
600元×5=3000元(實際一人可管理十畝池塘)。
3,畝產效益
67320元-(400元+5000元+26000元+3000元)=32920(元)。

放養泥鰍水花的水位應該保持在100-150cm,同時還應該池底加入一定量的淤泥,淤泥的深度需要在10-15cm之間。在放養之前還需要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消毒,從而保證泥鰍后期的生...[詳細]
- 20-09-24 / 泥鰍養殖技術 / 閱讀:385